“张雨绮”三个字都认识,合在一起你读对了吗?

正文开始前

先来欣赏一幅美人图

美人的名字叫“张雨绮”

你读对了吗?

弓长——张【zhānɡ】

好雨知时节的“雨”【yǔ】

绮丽的“绮”【qǐ】

如果你认为

按照字典来读就是正确答案

那么恭喜你

确实读错了

因为你没有考虑到一个重要因素

普通话中的「变调」

普通话有四个声调

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

声调的五度标记法

  1. 阴(yīn)平(55),声带绷到最紧,始终无明显变化,保持音高。例如:青春。
  2. 阳(yáng)平(35),起音比阴平稍低,然后升到高,注意不要拐弯。例如:人民银行。
  3. 上(shǎng)声(214),起点不要太高,下降之后,有一个平缓的拐弯,再上升,要注意上升相对高度到位。例如:永远友好。
  4. 去(qù)声(51),起音高,接着往下滑,声音从高到低,音长是最短的。例如:下次注意。

在日常读音中

汉字变调的情况经常发生

拿三声变调来讲

当两个三声字连起来的时候

第一个字降调变成二声

而第二个字则保持三声

比如:打扫

“打(dǎ)”本身是第三声

但它跟同是第三声的“扫(sǎo)”

连在一起时

原是三声的“打”就要发生变调

变成二声“dá”

张雨绮为了让大家读对她的名字

还在微博发出了她名字的谐音——“章鱼起”

所以,张(zhānɡ)雨(yú)绮(qǐ)

你读对了吗?

那么

当三个三声连在一起时

该如何变调?

就比如“卡塔尔”

此时我们要考虑

这三个三声字

内部语义关系的紧密度

  1. 当这三个字abc,按照语义关系可以拆分成a-bc时,第一个字三声音调由214变为211,也就是尾音相对较平不上扬;第二个字则变为二声

比如:跑百米、纸老虎、很友好

2. 当这三个字abc,按照语义关系拆分为ab-c时,前两个字变为二声。2

比如:演讲稿、展览馆、管理组

3. 当这三个字abc,没有语义关系只能分为a-b-c时,前两个字变为二声

比如:稳准狠、软懒散

根据这个规律

很容易就能看出

“卡塔尔”应该是“单三格”结构

正确的读法是

[ká tá ěr]

掌握了这个规律

我们也可以再继续延展一下

当四个三声字组在一起怎么读?

五个呢?六个呢?

只要按照语义进行拆分

最终总会落在

两个和三个三声字连读上

需要注意的是

变调只是口语现象

在拼写时一律书写它们的基本调

小编再来给大家看几种

有特点的变调情况

汉字“一”的声调只有[yī]

但实际与其他字组合时

经常会发生变调的情况

“一出现在四声字前

要变二声

例如:

“一出现在一二三声字前

要变四声

例如:

唉?这样看岂不是

“一”总要变调来读?

当然不是了

当“一单独念或者用在词句末尾

以及它作为序数出现的时候

就不用再变调了

例如:

同样是“一单元”这个词

当“一”的读音不变调时

他表示的是第一单元

当“一”的读音变调时

它表示的是一整个单元

在现代汉语中

“不”在单念或者出现在词句尾

以及用在一二三声字前时

都只有一种读音[bù]

但当“不”出现在四声字前

就会发生变调

变为二声[bú]

例如:

除此以外

“不”夹在词语中间

或作为否定出现在补语中时

将变为轻声

例如:

在汉语中还有一些

ABB式AABB式叠字词

后两个叠字在读的时候

要变成一声

有些叠字根据语感可变可不变

但往往变成一声后

读起来反而更加上口

比如:

当然

这些词即使不变读原调

也完全没有问题

也存在着少数必须音变的情况

比如:

黄澄澄(huáng dēng dēng)

“澄”这个字只有两个读音

[chéng][dèng]

但是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7版中

列出了独立条目“黄澄澄”

其中“澄”注音为[dēng]

可见“黄澄澄”中的“澄”字

必须变调为一声

这种必须变调的叠字情况很少见

比如:

汉语中的变调其实还有很多情况

有些甚至需要根据具体语境

进行准确判断

变调并非多音

变调是受字所在位置影响

跟意思没关系

而多音字不同的读音

往往代表不同的意思或词性

二者还是要区别开

素材来源:首都教育(ID:bjedunews)

《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》

鲁迅写过一则小寓言,叫做《聪明人傻子和奴才》。

奴才逢人便倒苦水,哭诉他的不幸。

聪明人总是敷衍他,假意安慰说些好话:

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!”

奴才的境遇没有改善,但心情确实舒缓些了。

而傻子听说奴才的不幸后,直接采取了行动,

愤愤然要去砸主人的屋子,要给奴才开一扇窗。

奴才见状傻了眼,反而叫来主人把傻子打跑了。

寓言的结尾最堪玩味,奴才因为护主有功,得到了主人的奖赏,便洋洋自得起来。

恰好此时遇见看热闹的聪明人,便向他炫耀:

“你说得对,果然好起来了!”

聪明人附和道:

“可不是么!”

聪明人知道奴才的苦是主人造成的吗?

知道。

知道帮助奴才的后果吗?

也知道。

所谓聪明,便是熟稔于用利益和结果来评判事情,作出顺乎潮流的选择,精致利己,顺便利人。

鲁迅的主旨是讽刺奴才,针贬“聪明人”而褒扬“傻子”的。

浑浑噩噩的旧中国没有改善的希望,就是因为顺乎潮流、得过且过的“聪明人”太多,而敢于较真的“傻子”太少了。

傻子难寻……

这话说得真好。

自己只能当所谓“聪明人”,很少做“奴才”,可有时候还是乐意傻一回,可最多只是敷衍敷衍了……

鲁迅的文章永远都有现实意义,要做聪明人,傻子还是奴才?!

原文:

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

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。只要这样,也只能这样。有一日,他遇到一个聪明人。
  “先生!”他悲哀地说,眼泪联成一线,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。“你知道的。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。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,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,连猪狗都不要吃的,尚且只有一小碗……”
  “这实在令人同情。”聪明人也惨然说。
  “可不是么!”他高兴了。“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:清早担水晚烧饭,上午跑街夜磨面,晴洗衣裳雨张伞,冬烧汽炉夏打扇。半夜要煨银耳,侍候主人耍钱;头钱从来没分,有时还挨皮鞭……。”
  “唉唉……”聪明人叹息着,眼圈有些发红,似乎要下泪。
  “先生!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。我总得另外想法子。可是什么法子呢?……”
  “我想,你总会好起来……”
  “是么?但愿如此。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,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,已经舒坦得不少了。可见天理没有灭绝……”
  但是,不几日,他又不平起来了,仍然寻人去诉苦。
  “先生!”他流着眼泪说,“你知道的。我住的简直比猪窝还不如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;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……”
  “混帐!”那人大叫起来,使他吃惊了。那人是一个傻子。
  “先生,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,又湿,又阴,满是臭虫,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。秽气冲着鼻子,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……”
  “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?”
  “这怎么行?……”
  “那么,你带我去看去!”
 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,动手就砸那泥墙。
  “先生!你干什么?”他大惊地说。
  “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。”
  “这不行!主人要骂的!”
  “管他呢!”他仍然砸。
  “人来呀!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!快来呀!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!……”他哭嚷着,在地上团团地打滚。
  一群奴才都出来,将傻子赶走。
  听到了喊声,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。
  “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,我首先叫喊起来,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。”他恭敬而得胜地说。
  “你不错。”主人这样夸奖他。
 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,聪明人也在内。
  “先生。这回因为我有功,主人夸奖了我了。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,实在是有先见之明……。”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。
  “可不是么……”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。

 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

鲁  迅

如何书面表达感激之情?谢谢的书面语

表达感谢的书面语主要有:

感激涕零 千恩万谢 谢天谢地 敬谢不敏 感激不尽 

感恩戴德 感恩图报 感慨系之 恩同再造

1.感激涕零[gǎn jī tì líng]:

出处:唐·刘禹锡《平蔡行》诗:“路旁老人忆旧事,相与感激皆涕零。”

释义:涕:眼泪;零:落。因感激而流泪。形容极度感激。

2.千恩万谢[qiān ēn wàn xiè]
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一百四回:“李助是个星卜家,得了银子,千恩万谢的辞了范全、王庆,来到段家庄回复。”

释义: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。

3.谢天谢地[xiè tiān xiè dì]

出处:明·冯惟敏《正官端正好·徐我亭归田》:“祖孙空切陈情表,母子遥悬陟屺怀,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。”

释义: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。

4.敬谢不敏[jìng xiè bù mǐn]

出处:唐·韩愈《寄卢仝》诗:“买羊沽酒谢不敏,偶逢明月曜桃李。”

释义:谢:推辞;不敏:不聪明,没有才能。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。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。

5.感激不尽[gǎn jī bù jìn]
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八:“驿官传扬都督之命,将十千钱赠为路费,又备下一辆车儿,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,张氏心中感激不尽。”

释义: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。形容非常感激。

6.感恩戴德[gǎn ēn dài dé]
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骆统传》:“今皆感恩戴义,怀欲报之心。”

释义:戴:尊奉,推崇。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。

7.感恩图报[gǎn ēn tú bào]

出处:宋·曾巩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其感与报,宜若何而图之。”

释义:图:设法。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。

8.感慨系之[gǎn kǎi xì zhī]

出处:汉·刘桢《赠五官中郎将》诗:“秋日多悲怀,感慨以长叹。”晋·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及其所之既倦,情随事迁,感慨系之矣。”

释义:感:感触;慨:慨叹;系:联结。有所感触,慨叹不已。

9.恩同再造[ēn tóng zài zào]

出处:《宋书·王僧达传》:“再造之恩,不可妄属。”

释义:再造:再生。使人再生的恩惠。比喻恩情极大,像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。